昨天,2021年度廣東省文物保護工程典型案例獲選結果公布,4個案例入選。我市申報項目“海陽縣儒學宮大成殿修繕工程”榜上有名。
記者了解到,海陽縣儒學宮大成殿始建于明代,以木梁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殿內布局舒朗,外觀簡樸,門窗、墻壁、柱額均用朱色土涂染,仍保留著明代宮殿式建筑風格。但由于南方天氣潮濕,歷經滄桑的大成殿木屋架、屋頂出現蟻害和槽朽等現象。
2017年8月,儒學宮大成殿修繕工程開工,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重新鋪做屋瓦面,更換部分蟻蛀腐朽嚴重的梁架,更換部分蟻蛀、腐朽嚴重、榫頭破壞的檁條,修補泛堿、酥化的墻體等,于2018年6月竣工。此次修繕工程使用了地方特色明顯的“接柱”和斗拱做法。修繕工程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對木梁架采取不落架修繕,以“偷梁換柱”方式加固或更換損壞構件。為保護屋脊的完整性及較高的藝術價值,屋面揭瓦時采取不落脊的手段進行保護。
據介紹,為展示近年來廣東省文物保護工程工作成果,推廣經驗,加強交流,在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省古跡保護協會組織開展了“2021年度廣東省文物保護工程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此次活動面向全省征集古建筑、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工程,共收到全省19個申報項目。
省古跡協會邀請省內文物保護專家經過會議評審和現場復核,最終評選出4個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海陽縣儒學宮大成殿修繕工程”。據悉,入選案例均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在維護文物安全及延續文物價值方面具有示范價值,在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及提高公眾文物保護意識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
?。ň庉嫞簮偮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