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15日,在上海某方艙醫院內,一位主任在名單上看到寶寶當天生日,便現場組織大白們唱起生日歌,正好這位女童的爸爸托朋友送來蛋糕,大家就一起慶祝孩子生日,現場十分溫暖。然而,就是這條新聞的發布卻引發了熱議,甚至有成為網絡暴力的勢頭。
有人說,在方艙醫院里過生日,這人心得有多大?有人說,方艙醫院是看病的地方,不是“歌舞升平”的地方。還有人說,方艙醫院之外大家都努力的“足不出戶”,方艙醫院之內豈能如此熱熱鬧鬧?
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思想,看到“相同的場景”得出的認識和感受一定是不同的。在方艙醫院里面過生日,對于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這樣幾種結果:其一,是積極的樂觀主義心態,盡管身處方艙醫院之內,盡管這是不幸的事情,可是我們也需要積極樂觀;其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醫生們表達著祝福,病友們表達著祝賀,孩子的父親也用“過生日”的方式,表達著對孩子濃烈的愛。而且也不是鋪張浪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蛋糕而已,可以說是“簡單的生日祝?!?,這種溫馨的場景何錯之有?在疫情嚴峻、緊張的形勢下,能借著小寶貝的生日放松一下,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情,也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最近這段時間,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流傳出不少“熱鬧的方艙”“快樂的方艙”短視頻。例如,有隔離人員晚飯后跳廣場舞的,有志愿者加入其中跟著載歌載舞的,有能歌善舞的人、文藝才華的人組織大家“開心娛樂”的,有曬曬自己的“方艙伙食”的。而這些短視頻下面的跟帖和留言中,卻不乏一些不友好的聲音:還有心思唱歌跳舞,這是歌舞廳嗎?一群疲憊的志愿者“伺候”著活蹦亂跳的感染者,真是可笑?
方艙醫院確實是隔離的地方、治療的地方,但是,難道所有進入方艙醫院里的人都得是愁眉苦臉、郁郁寡歡的嗎?對于和病毒的戰斗,科學界、醫學界也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心情要好,要用樂觀的心態和病毒作斗爭,心情好是治療一切疾病的基礎。而且,當前對于疫情防控下的心理疏導問題,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與重視。因此,越是感染者、隔離者,越是需要戴好“心理口罩”,不能因為感染了病毒而垂頭喪氣。再說了“苦悶是一天”“高興也是一天”,我們不能決定“絕不感染病毒”,但是我們能決定“理性面對病毒,積極接受治療”。
因此說,我們需要理智面對病毒,既不能郁郁寡歡,還需要心情美好,畢竟戰勝病毒一定是最終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我們需要對“方艙醫院里過生日”多些包容。因為,“方艙里快樂”總比“方艙里流淚”要好,當大家共同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疫情,感染者積極接受治療,隔離者積極配合工作,才能讓防疫工作更穩定有序推進。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7/1112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