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紅星資本局報道,中科院某位負責人向媒體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自4月20日起,停用CNKI數據庫。至此,中科院停用知網一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事實上,中科院并不是第一所由于高昂續訂費,而宣布暫停使用中國知網的學術機構。早在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就曾因知網價格漲幅過高而宣布停用。同年3月,北京大學也在官網發布過因漲價過高而可能停用的通知。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中國知網的訂閱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令許多學術機構一度不堪重負而選擇停用。此外,中國知網的高價論文查重,擅錄教授論文,以及作者需要花錢下載自己文章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其壟斷式的盈利模式更使得這個文獻平臺染上了濃重的利益底色。
究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知網在文獻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其憑借自身海量的數據索引與豐富的內容集合,以及與許多所高校機構合作的關系,使得許多學術作者都依靠該平臺來進行學習參考,并愿意將自己文章發布到其平臺上。然而逐漸占據文獻數據庫支配地位的知網,卻開始利用自身優勢來收割學術搬運的暴利,甚至以此作為和高校的談判條件,抬高續訂價格。誠然,作為巨大規模的知識資源平臺,對數據的維護和運營需要一定成本,但這并不能成為知網為謀巨額利益不辭手段的借口。
知網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各學術機構的支持與貢獻。知網崛起,除了得到政策扶持,還離不開許多高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的鼎力相助。這就意味著,知網本身并不是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是各方的共同幫助使得知網取得了今天的“龍頭”地位。知網本身不生產內容,而是以搬運聚合內容來發揮價值。因此,中國知網應利用好自身的技術優勢服務廣大高校與研究機構,而不是利用地位優勢令各高校和研究機構不堪重負。若知網以追逐利益為主要目標,忽視廣大用戶的需求與抗議,不僅會損害作者的內容著作權益,還會打擊作者的創作積極性。最終,知網在學術界的地位可能會逐漸下降,甚至最終可能被其他平臺所替代。
作為知名的中文數據庫,知網在許多學子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各大高校與機構的優先選擇。因此,中國知網更應運營好平臺與用戶的關系,保障學術作者權益,維護知識產權;面對大眾的質疑與批評,要及時回應并不斷改正,避免以利為謀,這樣才有利于平臺健康長遠的發展。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8/1113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