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掃 一 掃
再次陷入高價停用風波,知網模式該反思了
發布時間: 2022-04-18 來源: 光明網 作者:

  近日,一則落款為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在網上流傳。該郵件指責知網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并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目前中國知網已暫停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中科院圖書館處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中科院各大所正積極應對因停訂知網帶來的影響。不過,有媒體最新報道顯示,知網方面回應稱,上述消息“不屬實”。


  這個消息到底是不是屬實,從媒體呈現的信息來看,目前還存在懸念。但即便屬實,它的發生也很難說讓人意外。


  要知道,近些年因為高昂收費問題,已經有多所高校一度與知網停止合作。如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就發布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校方稱:“由于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公司的談判不成功?!本瓦B北京大學都表達過抗議:于2016年3月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


  這次傳出的中科院暫停續費的消息,更是指合作費用達“千萬級別”,確實是讓人咂舌。而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全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歸母凈利潤1.93億元,毛利率達53.93%.當一眾知名高校都為知網的“高價”叫苦不迭,一些學生、科研工作者的個人壓力就可想而知了。如有報道顯示,曾經因為“下載7元論文需充值50”,一大學生將知網告上了法庭。


  不過,近年來知網屢屢陷入爭議之中,并不僅僅是因為收費高,更被指在對“客戶”高收費的同時,卻未向論文作者支付必要的版權費用。去年年底,知網就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擅自收錄其論文并收費,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而論文作者在知網“下自己的論文還要付費”的現象,并不少見。這種雙向“收割”,在一定程度上或恰好解釋了知網高利潤率的成因。


  應該說,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學術論文網站,知網因為豐富的學術資源收納,的確給科研機構和相關工作者帶來了學術資源獲取上的便利。但是,平衡好網站的商業性與版權保護、學術資源合理流通的關系,卻考驗著知網運營模式和盈利的正當性。


  要知道,如果仰仗于在學術資源上的疑似壟斷地位就坐地起價,這必然會反噬知網的社會價值,變成對學術資源正常流通的一種阻礙。而事實上,媒體報道,中國知網的前身是1999年“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彼時它打出的口號就是“創新知識資源全國共享行動計劃”。換言之,它雖然目前是公司化運作,但本就植入了“公共性”基因。而現在來自高校的“抱怨”和輿論的吐槽,顯然為其本不該舍棄的“公共性”,敲響了警鐘。


  因此,不論中科院因“千萬級別”的合作費用與知網暫停合作的消息是否屬實,知網的經營模式或都走到了一個必須要有所改變的關口。它一方面體現為定價模式的合理性應該得到重新審視,另一方面也指向,在學術資源的獲取上應該給予論文作者更多的尊重。說到底,社會反對的不是知網收費,而是不加節制、不受約束的收費。當一家學術網站的服務定價,讓高校集體不堪重負時,它顯然難言正常。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