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掃 一 掃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這個觀點有些輕飄
發布時間: 2022-04-18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戴柯

  4月12日,河南鄭州,劉先生和其妻子張女士的孩子出生了。當劉先生一家沉浸在喜悅的同時,令他們頭疼的事情也發生了,孩子是早產兒,出生僅990g.在劉先生在和妻子結婚的四年里一直沒有孩子,籌借了近30萬,做了兩次試管才迎來這個孩子。而早產寶寶的身體狀況和他們將要面臨的高昂醫療費,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他們的情況被河南電視臺《小莉幫忙》報道出來,想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可有部分網友的態度卻是,“沒錢為什么要生孩子,自己的選擇自己買單,一點都不值得可憐”“借錢生孩子,又借錢養孩子,我要是這孩子我寧可沒出生過”“這是在幫網友生孩子嗎?管網友要錢養孩子,道德綁架社會”……


  事實上,沒錢要不要生孩子一直都是熱門話題。這個問題受到人們關注是從當今社會養育孩子的壓力增大開始的,是貧富差距拉大下中低產階級對是否生育存在的疑問,這是快節奏時代下的產物。同時,網絡上那些看似通透的人生道理,對當代大多數年輕人造成了一定的三觀影響,使得沒錢是否要生孩子成為許多年輕人糾結的問題。還有,網上的這些觀點也反映出一種可能非常普遍的“社會交換理論”心理:父母害怕付出的物質成本和精神成本得不到相應的報酬。


  沒錢到底要不要生孩子?我認為這屬于一個私人問題。生育權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無論貧窮富貴你都有權利生,網友不必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道德綁架他人。但如果只生不養,像電影《何以為家》中12歲黎巴嫩男孩因悲慘的童年經歷,控告自己的父母,生下他卻不好好撫養他,則是另外一件事了。一個小孩子要的可能不多,愛、安全、溫暖和陪伴,當今社會也存在富裕家庭因為工作太忙而忽視對子女的陪伴,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不可逾越的傷害。在《變形計》節目中,有個叫楊桐的主人公,成長的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優越的,但他想要的不過是可以和父母一起吃飯,父母能多多陪陪他。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大部分的孩子都會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所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會伴隨他們一輩子。窮人家的孩子大多會存在敏感自卑的心理,這和他們從小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他們會被父母告知“我們家不富裕,你要節約,你要懂事,你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負罪感,覺得如果沒有我的存在那么父母的生活會不會輕松很多。窮,對孩子的傷害永遠不是最大的,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才是最大的原因。


  這對夫妻寧愿負債累累也要生下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他們的選擇對不對,或者好不好。也許他們得知孩子到來的那一刻,給他們帶來的喜悅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其次,孕婦是因為早產而造成孩子有問題的,并不是因為試管導致的。至于網友,愿不愿意捐款是網友自己的選擇,不存在誰道德綁架誰。評論中將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運用到人類社會上來,認為這個孩子就不應該出生,這種觀點是值得懷疑,至少我不這樣認為,因為人類是有理性和智慧的,把人類獸性化是不利于社會進步的。


  換言之,沒錢就不要生孩子,這個觀點有一些輕飄。因為無論是沒錢該不該生孩子這個話題,還是這個不足990g的嬰兒該不該出生的問題,既然選擇迎接生命的到來,那就要尊重生命的價值,用心孕育。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